婴幼儿语言发育的过程 交流与社交能力早培养

448 views

  有听力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达,这是婴幼儿的特点。因为婴幼儿有一法宝就是肢体语言加上嗯嗯啊啊,很多家长特别能理解,能随时准确满足婴幼儿提出的任何 需求,致使他们没有必要“说话”,但他们能完全理解家长的所说、所做。你的孩子是否也是这样?在孩子面前耐心地多用语言引导。

  接下来,我们就一起看看萌宝的语言发展历程,以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宝宝的语言发展呢?

  孩子语言发育的历程

  

  如何诱导孩子说话?

 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生理功能。孩子的语言发育需家长不厌其烦地示范。从出生开始,就要有语言的刺激,比如:现在给宝宝洗澡;给宝宝换尿布等。只是喂饭时 家长不要说话。反复语言和动作的结合,使孩子逐渐产生语言和实物或动作的联系。从小引导孩子动作和语言不可分割。父母嘴勤,孩子今后说话能力就强。

  

  1、看电视学说话不可取

  要想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得好,爸爸妈妈要多示范、多说。慢慢地,孩子也会学着用他的语言来表达感情。有的爸爸妈妈让孩子看电视学说话,其实那样做不仅 不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,反而会影响到他的语言表达。因为语言是要互相交流的,电视无法做到这些。你和孩子交流时,他实际上接收到的并不仅是你说出的那些 话,还有你的表情、你声音的高低、你的语言,以及你说话的场合等,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,慢慢地就能让孩子对语言以及语言环境、说话的表情等有一个立体的理 解。

  2、耐心鼓励孩子多说话

  鼓励孩子说话非常重要,因为说话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。不怕孩子反应慢点,这只是开始。在家一定鼓励孩子多说话。在孩子学说话过程中,家长一定要有耐 心,不要着急,也不要笑话孩子。切忌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。要做到与人多交流,首先父母要尽可能多陪孩子玩,包括游戏、读书等。不一定每次都是到人多的地 方。

  3、家长替孩子说话的机会太多不可取

  现在家长替婴幼儿说话的机会太多。因为家长能完全理解孩子的表情、手势,孩子一个表情、一个手势,家长立刻满足所有需求,造成婴幼儿说话机会减少,甚 至不用说话即可满足需求。孩子的说话能力必须在两岁半之前完全建立,否则以后发音会出现问题。一位 5 岁儿童前来体检,就因家长过度照顾,导致开始说话晚,至今发音仍浑浊。

  孩子语言能力、社交能力的培养

  1、以身作则,培养孩子社交能力

  对人类来说,社交极为重要。社交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做表率。如果家长平时不爱与周围人打招呼,孩子就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。家长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,决 定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育。孩子是我们自身的镜子,孩子的缺点往往是我们成人“不足”的体现,每位家长应该与宝宝一同成长。

 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,可以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开始。比如,别人来看他时,要告诉他:“叔叔阿姨来看你了,摸一摸叔叔阿姨。”家里来了客人,爸爸妈妈除了 热情接待,别忘了把孩子也介绍给客人,抱着宝宝和客人聊天。不要认为孩子还小,不用接触这些,家里来人了就把他带到别的屋子里,这样他就无法学会与人交 往。爸爸妈妈还要告诉宝宝哪些行为是好的,哪些行为是不好的,以及怎样和别人分享、合作,怎样向别人道歉,帮助别人等。

  

  

  2、与同龄孩子的相处准则

  另外,还有的孩子愿意与大人玩,不愿意与同龄孩子玩。孩子不但需要与大人交流,更应学会与同龄孩子交流。孩子不愿与同龄孩子玩,很多时候与大人有关。 可能因为和同龄孩子玩时受过小挫折——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过,被推倒过等。遇到孩子受“欺负”时,家长虽心疼,也应带着孩子来到“欺负者”面前,教孩子们如 何交朋友——如何拉手,如何拥抱等。这样既解除了自己孩子的恐惧,也教会“欺负者”如何与别人交往。